2025年3月29日,第八届国际骨髓增殖性肿瘤亚太峰会(MPN Asia 2025)在北京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肖志坚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研究所所长胡豫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大会汇聚全球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领域200位的顶尖专家、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围绕最新MPN疾病领域研究进展,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MPN Asia自2016年创办以来,每年由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轮流承办,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骨髓增殖性肿瘤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致力于促进MPN领域的科研创新、临床进步以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此次峰会以“聚焦科研前沿,共创学术未来”为主题,进一步推动MPN领域的国际化合作与临床实践进展。
在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肖志坚教授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胡豫教授代表大会主办方,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两位教授指出,当前MPN领域正处于临床诊疗模式持续优化、基础与转化研究不断突破的关键发展阶段。希望借助此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MPN领域全球范围内的多中心合作和交流,携手推动该领域的诊疗体系升级与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会议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亲临现场,分享MPN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进展。美国Director Atrium Health Wake Forest Baptist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主席Ruben Mesa教授全面系统回顾了对MPN疾病的认知过程以及疾病演变,发生发展,治疗目标和当前诊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未来治疗方向;Ruben Mesa教授认为MPN疾病当前仍有很多挑战,比如,患者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依据血栓危险分层的治疗原则是否足够?低危的PV患者单纯放血是否可行?等等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综合控制MPN患者病情。
丹麦著名的MPN教授Hans K Hasselbalch系统阐述了MPN患者诊断和治疗上模式转变,Hasselbalch教授强调,MPN疾病是一大类血液恶性克隆性肿瘤,需要全周期疾病管理,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程度地在疾病初期遏制恶性肿瘤细胞,从而提升患者临床获益和长期预后。治疗策略中,Hasselbalch教授特别强调了要早期干预治疗,也强调了干扰素在MPN治疗方案的核心地位,新型的罗培干扰素,以其显著的疗效和和良好的耐受性,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实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并达到更长的无事件生存期(EFS)。
北京协和医院、国内MPN顶级专家段明辉教授以独特的见解,层层递进地剖析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目标的演变。段教授回顾了PV的疾病特征,结合风险分层,全面分析了当前治疗策略的优势与局限。他指出,PV的治疗目标已从传统以控制红细胞比容(HCT)为核心的策略,以至实现血液学完全缓解(CHR),并进一步迈向分子学完全缓解(CMR)的深层目标。随着对PV疾病的深入研究,PV患者应该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以实现“无治疗缓解”(TFR)的治疗愿景。他指出,以干扰素,尤其是新一代超长效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已展现出诱导深度缓解、延缓疾病进展,并有望实现TFR的潜力,为PV患者带来改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新希望。
来自欧洲的著名MPN专家Jean-Jacques Kiladjian教授重磅分享了罗培干扰素在PROUD/CONTI-PV临床研究中长期临床研究的卓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尤其是诱导深度分子学缓解方面展示了显著的效果,研究进一步指出,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负荷较高的患者,其临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升高。该发现再次强调了降低等位基因负荷,实现分子学缓解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李冰教授分享罗培干扰素在羟基脲耐药不耐受的中国PV患者的临床研究成果,罗培干扰素以快速滴定,高起始剂量的给药方案,实现了更优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疗效,而且未增加安全性风险。治疗24月,25%患者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充分体现了罗培干扰素分子靶向作用的潜力,该研究正在积极推进中,计划进一步探索停药,为实现PV患者的TFR迈出关键第一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MPN工作协助组组长黄健教授着重分享了浙江省3000多例MPN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构建且验证了ET进展为ET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post-ET
MF)的预测模型。研究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RDW > 15%)、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吸烟史及脾肿大为ET患者进展为post-ET MF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优化随访策略和干预时机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
此外还有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的多位教授也从MPN领域治疗策略,治疗挑战,罗培干扰素临床实战经验等各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和分享,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专家圆桌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MPN领域临床实际问题、治疗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展开热烈互动,现场气氛活跃,展现了MPN领域跨地区、多维度的学术交流与融合。
闭幕式上,肖志坚教授表示:“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再次彰显了中国在骨髓增殖性肿瘤领域日益突出的国际影响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全球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MPN患者的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开创MPN研究与治疗的新局面。”
本届MPN Asia 2025会议的圆满举办,为全球MPN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国际间学术共识的达成,更为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疗与研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MPN领域未来前景广阔,期待下一届MPN Asia峰会再相聚,再创新辉煌。